3月30日,中國核學會標準發布會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上舉辦。由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中科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人員牽頭編制的4項高溫高壓水環境下的材料試驗標準正式發布。標準具有先進性、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填補了國際上該領域的標準空白,對我國核電“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發布會上,核學會亮相的標準分為4類共9項,其中,試驗方法類標準中首批發布共4項均由金屬所與中科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人員牽頭編制:
《核電廠金屬材料高溫高壓水中劃傷再鈍化試驗方法》(T/CNS 3-2018)
《核電廠金屬材料高溫高壓水腐蝕疲勞試驗方法》(T/CNS 4-2018)
《核電廠金屬材料高溫高壓水中應力腐蝕裂紋擴展試驗方法》(T/CNS 5-2018)
《核電廠金屬材料高溫高壓水中電化學試驗方法》(T/CNS 6-2018)
發布會由中國核學會標準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副秘書長、核工業標準化所副所長吳潛主持。中國核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標準工作委員會主任李冠興院士致辭。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改革發展處處長黨鋒出席發布會并致辭。
中國核學會理事長李冠興院士在致辭中表示,團體標準在貼合產業發展需求,及時推廣科技成果、促進國際接軌、提升國際競爭力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中國核學會作為核領域國內外最具影響力的學術團體之一,自2015年以來,根據《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等文件的要求積極開展了系列標準化工作,是中國科協第一批自主培育的團體標準試點單位之一,也是核領域第一家國標委團體標準試點單位,兩年多來標準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在標準制定方面,中國核學會結合核產業當前的市場和技術創新需求,兼顧先進性、經濟性、適應性和實效性,優選我國核電、核技術應用及基礎科研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國內外空白的技術方向開展標準化工作,制定了一批快速響應創新和市場需求的團體標準。目前核學會已發布9項團體標準,其中,《核電廠金屬材料高溫高壓水中電化學試驗方法》等4項高溫高壓水環境下的材料試驗標準,符合我國核電廠材料性能評價和試驗研究的需求,具有先進性、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填補了國際上該領域的標準空白。為更好地與國際標準對接、更好地服務“走出去”,2017年起中國核學會標準均采用中英文雙語發布。
中科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主任、中科院金屬所研究員、中科院沈陽分院院長韓恩厚出席發布會并發布了上述4項標準。
腐蝕是影響核電站安全可靠運行的最主要因素。兩家科研單位針對核電廠核島關鍵設備的主要腐蝕失效模式、實驗室模擬試驗的關鍵難點問題,自主設計研制了10類模擬核電高溫高壓水環境開展材料損傷試驗的關鍵測試裝備和原位測試技術,用于材料損傷試驗研究和安全評價。此舉也解決了長期以來中國核電廠核島關鍵裝備材料的相關試驗設備與評價受制于人的局面。
目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材料試驗與安全評價平臺,已廣泛服務于核電研究和設計院所、核電裝備制造企業、核電站運行與服務企業、核安全審評機構、行業學會等單位,對設計選材、評價模型、制造工藝優化、核電站安全運行和事件處理策略、安全審評、測試評價標準的建立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持。
據了解,該平臺還直接應用于中國CAP系列、華龍一號等重要型號關鍵裝備的設計、生產過程和制造評價之中,同時已用于在役核電站的失效事件分析與運行安全評價,保障了中國重大工程的需要。